“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十二期”简报
发布时间:2016/05/13 12:27:11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6日周五晚18:300—20:30,我院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三十二期在学院317教室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压力型体制中的项目下乡”,主讲人为我院15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一年级的谭诗赞同学,本期沙龙邀请了政治与行政学期学系的朱海英老师、吕普生老师、陈柏奇老师以及行政管理系的楼笛晴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加沙龙的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15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郑吉峰同学主持了本次学术沙龙。

围绕“压力型体制中的项目下乡”,谭诗赞同学从研究背景和问题、内容提要、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价值四个方面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近年来,中央政府逐年增加了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并且通常以“项目制”的形式运作,通过“项目制”的技术治理方式,中央政府重塑了央-地政府关系,并且建构了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思考项目制的运作过程、实际绩效、现实困境及现实出路成为研究的兴趣点,为此,选取了H省Y县东乡实施的“引调提水”工程项目的作为个案进行了深描。个案研究表明,压力型体制依旧是基层治理中的主导逻辑。中央通过项目任务的确定、派发、完成及考评四个阶段自上而下顺利地实现了“项目下乡”。“项目下乡”实现了差序政府信任的再生产,也可能激化基层政府角色中“国家代理人”和“地方代理人”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可能会进一步诱发基层政府间的“变通”与“共谋”行为。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绩效的优化,需要走向参与式治理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四位点评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谭诗赞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点评或建议,吕普生老师认为可以通过观察项目制研究透视当代中国政治过程,针对项目制运行的前景,吕老师提出需进一步明晰参与式治理中的参与是要落实在那个领域、那个环节;朱海英老师认为在该项研究中,采纳的理论视角太多,导致关于项目制的各个面相的追问不够深入,在研究中应选择一种或二种观察视角为宜;陈柏奇老师则对于项目制中压力型体制的逻辑提出了质疑,强调压力可能是互动的,而非单向的,压力型体制过于强调自上而下的政治过程而忽略了自下而上的政治过程;楼笛晴老师建议深入挖掘项目制运转的过程及其背后的逻辑,尤其要关注作为项目承包方的乡镇一级政府的行为逻辑。总体而言,谭诗赞同学的研究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为项目制研究贡献了原创性的经验材料,并强化、巩固了一些关于项目制研究的既有结论。

本次政治学博士研究生沙龙在讨论谭诗赞博士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对案例研究方法进行了交流,主要探讨了如何进行案例研究的写作、如何避免案例研究可能的道德风险、如何处理观察者与他人的关系等,丰富和提高了同学们关于政治学研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图/文:樊友凯)

版权所有:365bet体育投注官网 - 365游戏中心官网地址 ©2023 网站:www.ican1234.com地址:365bet体育投注官网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