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珞珈政治学论坛”2023年第3期顺利举行。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正绪教授在学院106会议室作题为“比较政治:议题与前瞻”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由我院陈刚副教授主持,与谈人有365bet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凡义、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建伟、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罗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张敏、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晓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教授任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韩瑞波、365bet体育投注官网讲师刘景南,学院吕普生、张平、陈浩宇、李刚、朱成燕、田可等老师,以及来自校内各院系的30余名本、硕、博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
讲座开始之前,陈刚老师对王正绪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王教授作为浙江大学的文科领军人才,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教授、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副所长、执行所长。作为国内政治学、比较政治和中国政治相关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王教授的这次分享非常值得期待,相信能够为与会师生带来很多的启发和灵感。
讲座中,王正绪教授从比较政治的概念辨析、现有比较政治的议题体系与趋势、构建比较政治的体系的新尝试,以及总结与讨论四个部分进行了分享。首先,王教授对政治学的构成体系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政治学包括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实证政治研究以及政治学方法论、认识论和本体论三部分。随后,他着重区分了比较政治和世界政治两个概念,通过几个例子强调比较政治与国别政治的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寻求政治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导向的是构造概念、发现模式并形成理论;而世界政治可以理解为两个涵义,即全世界层次的政治和全世界所有的政治现象。同时,他也指出,比较政治、世界政治以及国别政治这三个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混用。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王教授对现有的比较政治(或世界政治)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政治学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北美、西方政治学界在冷战和后冷战时代发展起来的学科体系,带来的是对“民主”定义的揉搓和叙事,这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美、欧政治制度的神化。具体而言,包括“比较”由具体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决定,多党选举和代议制政府成为唯一正确、正当的制度,“政治制度”的概念被简化,“民主”概念被简化等。因此,现有比较政治体系呈现出概念和理论的贫瘠样态。在比较政治的研究趋势方面,王教授通过总结World Politics和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等期刊近10至15年的发文情况,指出当前比较政治研究呈现民主、民主化的框架式微,秩序和冲突的问题增加,更加关注单个、少数几个国家的研究,更加注重实验方法和混合方法等趋势;同时,选举、政党、公众偏好等西方政治传统议题依然占主导地位。
进入到讲座的第三部分后,王教授从政治实践的目标与方法、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两方面对比较政治研究中新的概念体系与问题意识进行了前瞻性思考。王教授指出,政治实践的基本目标是秩序,高级目标则是好的政治秩序;随后,他具体阐释了“行动者—制度—后果”是如何通过制度及其实践实现政治实践的目标。
在现场提问交流环节,与会老师们针对讲座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悟,气氛十分活跃。如在对待民主的态度上,应当为其赋予新的概念内涵,而不是避而不谈;在研究立场上,可以从中国的视角观察世界,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克服美国中心主义;在研究方法上,不能一味追求计量方法的霸权主义,而应采用混合研究的理念,从理论出发,把中国研究做扎实等。王教授对以上观点做出了回应并强调,政治学应当具备最高层次的关怀,我们不能否定民主的价值,但从民主和秩序的角度来看,秩序优于民主,民主可能是实现秩序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要尝试把民主理念退回起点,将其理解为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
最后,刘伟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今天来了校内外很多的老师和本硕博同学,证明了比较政治研究的学术吸引力,并表达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希望借此机会推动华中地区比较政治同仁的持续交流。他认为,政治学界对比较政治研究的普遍感受是,虽然可以通过文献、数据和制度分析等展开相关研究,但一流的比较政治研究对学者的方法、视野和思想力要求很高。由于比较政治研究者普遍缺少进入他国进行实地调查的便利,因此往往无法准确地把握其政治治理的经验事实,也难以形成真正的国际视野,因此比较难做。但比较政治在政治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大政治学在比较政治研究方面有相应的传统和积累,未来需要聚焦主流议题,围绕若干代表性国家,不断更新研究范式,推进经验和理论研究,使比较政治成为武大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供图、供稿|朱竹燕)